孟子

孟子是中國戰國時期(前5世紀至前3世紀)偉大的思想家,是中國主流學說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。

孟子名軻,生活在西元前4世紀,是鄒國(今山東鄒城市)人。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。在孟子生活的時代,百家爭鳴,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儒家學說創始人孔子的思想,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,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,被尊奉為僅次於孔子的“亞聖”。

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,發展為仁政學說,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。他把“親親”、“長長”的原則運用於政治,以緩和階級矛盾,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。

孟子一方面嚴格區分了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階級地位,認為“勞心者治人,勞力者治於人”,並且模仿周制擬定了一套從天子到庶人的等級制度;另一方面,又把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關係比作父母對子女的關係,主張統治者應該像父母一樣關心人民的疾苦,人民應該像對待父母一樣去親近、服侍統治者。

孟子根據戰國時期的經驗,總結各國治亂興亡的規律,提出了一個富有民主性精華的著名命題:“民為貴,社稷次之,君為輕”。認為如何對待人民這一問題,對於國家的治亂興亡,具有極端的重要性。孟子十分重視民心的向背,通過大量歷史事例反復闡述這是關乎得天下與失天下的關鍵問題。

孟子把倫理和政治緊密結合起來,強調道德修養是搞好政治的根本。他說:“天下之本在國,國之本在家,家之本在身。”

孟子把道德規範概括為四種,即仁、義、禮、智。孟子認為,仁、義、禮、智四者之中,仁、義最為重要。他認為如果每個社會成員都用仁義來處理各種人與人的關係,封建秩序的穩定和天下的統一就有了可靠保證。

為了說明這些道德規範的起源,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。他認為,儘管各個社會成員之間有分工的不同和階級的差別,但是他們的人性卻是同一的。

儘管孟子的思想對於後世中國歷代社會的政治、思想、文化、道德傳統都產生了很大影響,不過,當時孟子的學說並不被當權者推崇。

孟子曾以士的身份遊說諸侯,企圖推行自己的“仁政”理論。他到過梁(魏)國、齊國、宋國、滕國、魯國,當時這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,爭取通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一。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“迂腐”,沒有得到實行的機會。不過,在這一過程中,孟子也表現出鮮明的個性特徵,他藐視統治者,鄙視權勢富貴,希望能夠消除世亂,救民於水火之中,他在與各國君王打交道時始終保持著剛正不阿、大膽潑辣的個性特點。

最後他退居講學,和他的學生一起寫作《孟子》七篇。該書主要記錄了孟子的談話,以及與其他學派的代表人物的論辯,反映了繼孔子之後,孟子作為儒學大師對儒家學說的繼承和發展。全書整體氣勢磅礴,飽含情感,明晰的說理、逐層的批駁,層層進逼,氣勢淩人,也有偏激的言詞、幽默的諷刺,甚至破口大駡,千百年後,人們仍能清晰地感受到孟子激越的情感和剛直的個性,看到一個大思想家的鮮活形象。因此,《孟子》千百年來也一直具有無窮魅力,受到人們的推崇,被奉為經典。


必安住電蚊香 
維骨力 Move Free 2 
自然 健康 纖體 - 活力UP網 
轟動日本的硫辛酸 
善存瘦身維他命新上市 
小甜甜瘦身秘方 468X60 
小甜甜減肥的秘密 
小甜甜減肥秘方 ZANTREX-3 
小甜甜減肥秘方2 ZANTREX-3

 情趣玩具

另類情趣用品




Comment 0

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.

Leave a comment